春日的镇坪,生机盎然。走进村村落落,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。一走进孙家华的家,他就拿起手机“炫耀”着他这两个月以来在手机上挣的7500元“红包”。孙家华今年40岁,身高只有125厘米。因个头矮小,干农活困难,外出务工又没有技术,家中还有一位80岁的父亲需要照顾,一家人的生活举步维艰,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。此后,孙家华相继享受到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各类帮扶政策。2018年,孙家华积极参加镇坪县创新推行的村“协会+微信平台+残疾人创业就业”扶贫模式培训,正式加入了手机创业的大军,月收入达到3000元,最高一个月收入高达8000元,成为全村的脱贫典型。
2018年,镇坪被确定为全市唯一一个率先整县脱贫的县,而全县有各类残疾人4904人,残疾发生率8.3%,因残致贫568户1304人,占贫困户总数的8.1%。面对这个“最难啃的硬骨头”,镇坪县以心理抚慰提升内生动力,创业就业提振发展信心,多资源转化长远保障为抓手,铺就残疾人的脱贫之路,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。
重抚慰塑信心,提振自强自立“精气神”
家住钟宝镇新坪村的侯柱铭最近忙得不亦乐乎,接下的订单一个接一个。
2006年,侯柱铭在建筑工地务工时发生事故导致高位截瘫,这个灾难无疑是晴天霹雳,家中孩子小,妻子身体也不好,整个家风雨飘摇。2014年他被识别为贫困户后,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汪德平就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。汪德平每隔两三天到侯柱铭家去一次,询问身体情况,陪他聊天说话,同时积极协调县残联对他家进行无障碍改造,对他开展心理疏导,研究脱贫之路。
直线灶台、防褥疮床垫、凝胶坐垫、家庭签约医生……在以前,这一切侯柱铭想都不敢想。生活条件变好了,生活底气足了,脱贫致富的决心也就上去了,他重新拾起木工活,一把椅子挣30元,一个桌子挣80元,一年下来收入早就过万了。
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,残疾人作为特殊群体,身体缺陷虽各不相同,但心理障碍大都一致,那就是对生活缺乏自信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镇坪县以消除残疾人心理障碍、重塑信心为先导,实施心理抚慰工程,强化党建引领,实施千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千户贫困残疾人“双千”行动,结合健康扶贫,为全县1304名残疾人贫困户选派了免费家庭医生,一对一开展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,实现了残疾人心理倾诉有对象、健康服务有人管。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预算,足额保障残疾人生活补贴、特殊护理费用。出台残疾人家庭特惠政策10项,每年公开承诺为残疾人办理10件实事。另外,除向上级争取辅具项目适配外,县财政每年预算30余万元专项资金,根据残疾人需求,免费配发辅具。投资2000余万元,在县医院建立了1200余平方米的残疾人康复中心,并配备4名执业康复医学医师,专门从事残疾人康复工作。
“侯柱铭现在就是新坪村勤劳致富的一面旗帜,给贫困户做思想工作时,我们就给他们讲侯柱铭的故事……”新坪村第一书记陈金胜说。
典型带动强后劲,为增强残疾人自我“造血”功能,全面激发残疾人的脱贫积极性和致富“原动力”,镇坪县还突出新民风教育,大力开展“最美镇坪人”“最美家庭”“劳动模范”“自强标兵”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,通过大会表彰、电视专栏滚动播放、全网络推送等方式,大力宣传残疾人脱贫事迹,全县涌现了刘丛喜、邹文玲、方大明等一大批身残志坚的脱贫典型,侯柱铭还被评为“陕西省脱贫致富先进个人”,在全县树立了标杆,增强了贫困人口自立自强脱贫的“精气神”。
抓产业强培训,找到“渔具”掌握“渔技”
提起曾家镇鱼坪村的王东兴,村民们交口称赞。
王东兴23岁时,一次劳动意外造成他脊椎骨折,从此再也没有直起腰杆,下力挣钱是没办法了。家中还有患病的母亲、聋哑的哥哥、半身不遂的嫂子,让他“一筹莫展”。
2016年,县残联联系曾家镇五星村乌鸡养殖残疾人扶贫基地,免费为王东兴发放了100只鸡苗。由于不懂技术,鸡苗没养多久就死了。县残联组织王东兴参加了乌鸡养殖技术培训后,又给他免费发放了100只鸡苗,在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王东兴很快就掌握了乌鸡养殖技术,2017年养殖200余羽,2018年养殖230余羽,一年稳定收入1万余元,除了免费鸡苗和免费技术指导、订单回收外,政府还奖励他5000元。
贫困残疾人脱贫,不能简单地用兜底政策一“兜”了之,核心还是要重塑信心,鼓励有能力的残疾人发展农业产业持续稳定增收。镇坪县积极探索了“残疾人扶贫基地+贫困残疾户”的模式,为残疾人免费提供种苗、技术和包回收方式,让轻度残疾人从事种养殖业。制定出台了《镇坪县残疾人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暂行办法》《镇坪县残疾人创业脱贫奖补办法》,对残疾人自主创业、发展产业的每户给与0.5万元、1万元、2万元的一次性现金奖励,不断提升贫困残疾人的内生动力,全县共128名残疾人发展农业产业,并涌现出了刘丛喜、王东兴等一大批自强励志典型,为全县脱贫摘帽树立了模范标兵。
与此同时,积极推行“企业+贫困残疾户”“园区+贫困残疾户”“社区工厂+贫困残疾户”“协会+贫困残疾户”的模式,出台了《镇坪县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奖励政策》,充分激发社会力量,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,给予政策支持,让残疾人的空闲时间和能力转化为收入成果。全县500余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,让他们在劳动的同时享有更多的尊严和获得感。
曾家镇宏伟村40余岁的方大明,2010年不幸下肢瘫痪,妻子为供养两个孩子,一个人养了20头猪,方大明看在眼里痛在心上,多次尝试创业,都因身体行动不便而放弃。2018年,县残联组织他参加残疾人微信创业培训,方大明初次接触,便觉得这是他重新“站”起来的最佳机会,勤奋的他第一个月便掌握了方法,挣了800元,截至目前,平均每月稳定增收5000元,最高一个月还挣了10000元。
“自食其力,为家庭增加点收入是我八年来的梦想,现在终于实现了。”方大明在重度残疾人微信创业培训会上交流发言时激动地说。
轻度残疾人可以就近就业,发展产业,而还有一部分重度残疾人,行动不便,如何脱贫致富?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方大明是众多通过培训找到“渔具”、掌握“渔技”的残疾人中的一员。
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,镇坪县始终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,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点工作持续发力;财政预算20万元建立了重度残疾人微信创业就业协会,对全县800余名贫困残疾人进行了种养殖、电商服务、盲人按摩等培训,其中组织的重度残疾人利用微信平台创业成效最为明显,至目前,全县55名重度残疾人实现了网上居家就业,年人均增收2.6万元。
激活资源,拓宽发展路子
今年51岁的上竹镇庙坝村村民郭绪国,因一次矿难导致下身瘫痪,卧床不起,受伤后妻子承受不起家庭的重负,离家出走了,留下儿子郭宏炳独自一人照顾父亲。
今年25岁的郭宏炳,以前因为要照顾父亲,远门不敢出,只能在附近打零工,生活压力颇大。2018年,镇坪县残联为郭绪国购买了第三方“居家托养服务”,让郭宏炳腾出手来打工挣钱。一年来,郭宏炳在县域内建筑工地务工净挣2.5万元,还找到对象结婚成家了。
照看一个人,拖累一群人,致贫一家人,是重度残疾家庭的真实写照,为此镇坪县为全县47名重度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项目,帮助残疾人洗衣、做饭、义诊、理发、清洁居室卫生等服务,全面释放被束缚的劳动生产力,让家人腾出时间创业就业,实现脱贫增收。
残疾人家庭劳动力缺乏,大部分土地、林地资源空闲,如何激活资源,让残疾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实现残疾人稳定收入的发展优势,镇坪县积极探索以农村三变改革政策为契机,探索推行土地流转、资金入股、订单回收、社会参与等帮扶模式,促进残疾人长远稳定增收。
曙坪镇和平村村民刘文平忠厚老实,与双目失明的母亲相依为命,生活困苦。汉江花木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村上以后,刘文平家的状况自此改变。
公司在和平村建立了残疾人扶贫基地,在基地刘文平每劳动一天,就能挣到100元的工资收入。除此之外,他将政府贴息贷款入股到公司,每年能分红3000元,他与公司还签订了2亩600株梅花苗木种植合同,公司保底价每株50元回收,三年后保底增收3万余元。几笔收入算下来,短期每年有租金、分红、务工工资,长期还有订单回收,几笔账叠加在一起,刘文平顺利脱贫,日子向好。
与此同时,镇坪县还充分发挥社会帮扶资源,围绕“支部+协会+贫困残疾户”的方式创新“我在乡下有块田”,通过流转集中连片土地,联姻对接社会爱心人士认购,让贫困残疾人赚取管护费增加收入,典型经验还作为社会扶贫典型案列在全省推广。